带下病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、质、气味异常,或伴全身、局部症状为主要表现,因湿热、湿毒或脾虚、肾虚等所致。病位在前阴、胞宫,与脾、肾二脏关系密切。临床辨证分为脾虚湿困、肾阳亏虚、肾阴亏虚、湿热下注等证,对应西医学中的阴道炎,宫颈炎,宫颈癌等。 【健康指导】 一、 外阴瘙痒者应嘱其勤剪指甲,勤洗手、防止抓破皮肤。 二、 清洗外阴部应使用清洁干净的用具,专人专用,忌盆浴。注意个人卫生,勤换内裤,或使用卫生垫,清洗外阴,保持外阴干燥。 三、 饮食宜清淡、易消化、富有营养为宜。忌食辛辣、油腻、煎烤的食物。 四、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。服温补脾肾、祛湿止带药者,忌食生冷,肥甘之品及饮酒。 五、 局部瘙痒者,可遵医嘱每日用中药煎水坐浴熏洗,亦可用1: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、阴道。 【出院指导】 一、 慎起居,避居寒湿之地,防劳累,节制房事。 二、 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措施,避人流,禁多产。 三、注意经期卫生,保持外阴、内裤清洁,提倡淋浴。 四、避免不洁性交及乱交,丈夫有阴痒者,应同时治疗。 五、节饮食,定时定量,无过饱,忌生冷寒凉肥腻之品。 六、正确认识对待疾病,消除害羞,担心被人指责的心理,保持精神愉快。 七、积极治疗原发病,阴道炎者,应连续复查3个月经周期。
|